ESG动态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ility
精彩再现——集团公司第三次科技大会答记者问
2004/10/22 25442
10月17日下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三次科技大会别开生面地举行了一场主席团成员答记者及来宾提问,台上台下互动交流,气氛十分活跃。下面是《人民日报》等媒体和主席团成员之间进行的精彩问答——

人民日报:

     请问陈景河董事长,矿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命脉之一,我国目前面临矿产资源紧缺这一现状,我们注意到,紫金矿业在全国占有资源的步伐正不断加快,而且每个项目都很成功,您能谈谈取得成功的因素吗?

陈景河:

     我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说明一下,我们并不是每个项目都很成功,也有一些项目也是不成功的,因为矿业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风险。但大部分项目都很成功。紫金的优势概括起来就是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三方面的优势。 矿业企业和其它行业相比是有差异的。世界上没有两个矿山是一样的,即使两个矿山比较相似,但它所处地理位置、环境也不一样。每个矿山的开发过程都要作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这就决定了矿山的开发对技术创新有了更高的要求。曾经有人说中国矿业是“夕阳产业”,矿山企业很艰苦,效益又不好。紫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资源条件并不好的条件下,还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就体现了创新的巨大作用。 创新体制,有一个科学、完善的股权结构。紫金最大的股东持有32%的股份,不会出现传统的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情况,整个公司的体系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司老板授权给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灵活进行公司运作,并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管理。 创新管理,重视市场运作,创造了使企业获得高效益的市场模式。如果按照过去的思路,像紫金山这样一个大规模的矿山建设,肯定要投入10~15个亿,我们只用了6个亿,节约了大量的投资。为什么能节约这么大的投资?因为我们采用了众多的市场化运作手段。从大的方面来说,采矿工程是矿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由4个工程队去承包开采,他们提供设备,和我们签订合同进行经营;从小的方面来说,金矿的两个食堂也是由民间个体户承包经营,以市场化的竞争解决了服务方面的问题。 紫金的发展规模大,但人员相对较少,总部和金矿的人员只有1000余人。国内有一个很大的国有企业,产金量比我们多一些,但人员有几万人。所以,紫金的体制和管理和其它国有企业相比,是有较大差异的。技术创新在会上说了很多,就不说了。

经济日报 :

     请问紫金的领导,紫金至今为止共开发多少吨黄金,多少吨铜?在国内金矿业中处于什么位置?矿资源能开采多少年、多少量?实现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有哪些优势?

陈景河:

     目前紫金山金矿开采的黄金有40吨左右,还有保有储量150~160吨左右的尚未开发。我们现在正在做进一步的补充探矿工作,还会增加一些保有储量。现在,矿山的生产规模不再扩大,限制在每年产金10吨左右。把以后增加的保有储量计算入内,扣除今年的产量,紫金山金矿还能采14年。 目前,紫金集团控制的黄金总量有300吨,铜350万吨,锌50万吨,煤1.2亿吨。按照公司的现有规模,这个量是可以的。但按照紫金未来的发展,这个规模还远远不够。我们将采取进一步的勘探、补充勘探、收购等手段来增加资源储量,保证紫金未来的发展需求。 紫金竞争力的问题,刚才已经说了些。紫金是股份制公司,有股权多元化的特点,老板不参与直接管理,委托职业经理人进行实际运作。中国的矿业企业有两类:一是传统的国有矿业企业,他们规模大,在整个中国矿业集团占主导地位,属于走向市场最缓慢的一类企业。有个别企业因环保、安全、技术不太好,也有一些非议。二是民营的矿业企业。他们在近十几年发展非常快,它们个数多,规模小。紫金刚好处于传统的国有矿业企业和民营的矿业企业的中间过渡地带,既有传统国有企业的规范性,又有民营企业的灵活性。 紫金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也是一大优势。紫金对市场的吻合度和灵敏度都很高。随着企业发展的需要,紫金和一些科研、设计、院校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 紫金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已有所作为。去年年底,紫金在香港上市,募集资金14亿,扣除各种费用,最终获得12亿元的资金。在这之前,我们用了11年的时间,才积累了4亿元的资产。资本市场的效益是很高的,现在,紫金已经架起了通往国际资本市场的桥梁。在高业绩的支撑下,紫金的发展将不存在缺乏资金方面的问题。

科技日报:

     陈景河董事长,我们注意到在2002-2003年度科技项目获奖名单中,您获得了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和技术创新奖、地质找矿一等奖各一项,换句话说,您获得的都是一等奖以上的奖励,这是不是意味着,作为一家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老总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主要大奖都由老总拿,是否会影响科技人员的科极性和创造性?

陈景河: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在一定程度上也很尖锐。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在2002年的第二次科技大会上,我曾提到过公司领导不要去做“摘桃派”(指的是在科研课题研究中没有发挥主要作用的领导,就不能获取该项成果的奖励和荣誉)。这次科技成果一等奖,项目几个都有我的名字。开完会后我和罗总商量一下,在以后涉及到科技奖项的问题时,在公司内部范围内,公司领导能不能不去记名。公司领导在公司内部记名、领奖,就等于公司内部评先进一样,是自己奖自己。但是,如果公司领导在这些项目中起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如果是在公司范围外、往上一级部门审报奖项时,我认为是可以记名的。我很感谢科技日报记者的提醒,让我认识到自己奖自己是不妥当的。 这次公司获奖的一些科技项目,有公司领导的名字排在前面的。其实,我们本意并不想把名字排在前面,只是项目的合作者认为我们在这些项目中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的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坚持我们的名字要往前排。事实上,排名在前面的项目,也是公司领导在项目研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项目。现在,我们要高度重视记者提出的问题,公司领导不应该在公司内部领取项目成果的奖金,应该给年轻人多一些的鼓励。

大公报:

     有个问题想问陈景河董事长,2003年12月,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融得14亿资金,可以说您公司现在花钱不用愁了,请问公司在花钱,在投资方面有何谨慎的规定?据我所知,公司决策层在是否投资珲春项目上有些不同的意见,最后是您力排众议,最终率领公司投资珲春,现在结果证明了这一决定是正确的。请问公司在决策流程上有何审慎的考虑?

陈景河:

     公司在投资决策上有一个完整的制度。投资决策有两方面:一是董事会的决策权;二是股东会的决策权。董事会严格按照联交所授予公司的5项决策权进行决策。联交所对此有5项测试,没超过测试指标,就属于董事会的权力。如果超过了指标,就要董事会通过,还要股东会通过。同时,公司还根据相关规定制定了完整的投资决策程序,有些程序是经过股东会批准的。 公司上市后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紫金对外发展是积极主动的,对具体的项目是既认真、又谨慎的。珲春项目的决定是有规矩的,不是我个人力排众议。我们的工作人员凭着对该项目的判断,对各位董事说明项目成功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失败后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果,说明了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得到了绝大多数董事的支持,所以我们上了这个项目。

福建日报:

     紫金矿业现在不断对外拓展发展空间,这对公司的发展战略起到什么作用?我国每年要进口100万吨的铜,请问紫金在开发铜产品上有什么新的动作?

罗映南:

     集团公司总体的发展目标包括了规模拓展和效益提升。原来的国有矿山企业基本上是一个企业做一个矿山,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就是“与企业同生死,共存亡”,这个口号在紫金不会有。紫金和其他企业不一样,我们要求紫金的员工可以与企业“同生”,但不要“共死”。企业要发展,不能做一个矿山,我们要向外拓展。在区域上、矿种上都要实现拓展,这是企业做大、做强客观的、必然的要求。

于润沧院士:

     铜资源问题是我国金属矿产资源领域最紧缺的一个问题。我国目前的现状是:铜的产量小于消费量,每年铜的进口量在不断增长。据我们了解,现在,我国铜矿山产能的消失和增长在大体上相当,略有增加。 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以前要实现工业化。2005年-2020年,我国铜的缺口是4400-4900万吨,是我国现在保有储量的几倍。矿产资源的紧缺对我国实现工业化的瓶颈由此可以显示出来。现在国家提出两个方案解决这个问题:一、在生产矿山的周边和深部进行探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矿山的持续或扩大的生产能力。在生产矿山周边、深部进行勘探,不但经济效益好,而且见效比较快,马上就可以得到储量。在边远地区就比较困难。西部地区是资源最有希望、潜力最大的地方。但是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差,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发展不会很快。所以,解决2020年前的资源问题,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生产矿山周边和深部进行探矿。紫金每年都投入资金掘进10000米探矿巷道,这很好。 解决铜资源紧张的另外一条途径是要走出去,利用国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