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动态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ility
赖晓丹:漫撒丹心寻“宝藏”
2022/05/16 11676

人物卡片:赖晓丹,现任紫金地勘院地质科科长

4月的一天,紫金山金铜矿晴空万里,赖晓丹带着地勘院高级地质专家们来到肚子坑岩心库。刚下车,天色骤变,倾盆大雨随即而来,众人只得回到车上躲雨。

“这是阵雨,持续不了多久。”凭着多年野外作业经验,赖晓丹一行并未离去。雨停以后,他们马上投入野外现场钻孔的地质现象观察,随后专家组表示“你们选择这个孔开展精细化二次编录,选对了!有新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找矿窗口。” 专家的肯定让赖晓丹感到振奋,大伙不禁欢呼起来。

紫金山金铜矿是紫金矿业的发祥地、“根”和“源”,助力发祥地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外围找矿项目新突破的担子落到了赖晓丹团队们身上。

按照成矿规律,紫金山矿田深部及外围具有很大找矿潜力。”赖晓丹清晰记得汇报时间是2021年12月20日,陈景河董事长出席紫金山地勘工作情况汇报会,重申加大紫金山地区自主找矿勘查力度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同时要求地勘院组建找矿队伍开展工作。由此,紫金山矿田及外围新一轮找矿项目正式启动,由赖晓丹担任项目负责人,这是一支年轻的高素质综合型找矿团队,成员平均年龄在32岁,8人之中博士2名、硕士3名,有5名是金榜生,而赖晓丹是团队里唯一的女性。

“以前虽然也到很多境内外矿山进行地质考察调研学习,但主要还是以理论和勘查技术找矿应用研究为主,现在要把以往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完全付诸于实践。”实施方案设计、现场沟通协调、团队建设、勘查部署、成矿理论创新研究与勘查技术集成……从单纯的科研岗位转为勘查找矿实践为主的项目负责人,这次转型,对赖晓丹既是挑战,也是成长的机会。

赖晓丹的办公桌前摞着勘查找矿预测、矿床模型、蚀变矿物勘查、高光谱遥感、应用地球化学等一大堆专业书籍和原始地质资料,办公室内挂满各类专业图件。她说,项目开展涉及地学各个领域,而且新一轮找矿项目大多采用的都是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勘查新技术、新方法,虽有找矿应用成功实例,但这些书她必须时常翻看,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能快速地根据实际工作进展不断调整野外现场的勘查找矿工作部署及解决各种专业技术或其他问题。

实际上,紫金山矿田作为国内典型矿床发育较齐全、保存较完好的浅成热液-斑岩成矿系统,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赖晓丹团队在新一轮找矿中的一些新发现既是基于前人打下的基础,也得益于勘查技术方法的进步。如本轮找矿中,一些目标找矿靶区的发现,就是来自于高光谱遥感解译和地球化学异常指引。

当然,地质人的主要“战场”还是在野外。“除了数据处理分析、样品整理、蚀变矿物光谱测试、图件与报告编制等室内综合整理工作,我们70%以上时间都在野外现场。”常常深入人迹罕至的地方,尽管随身携带砍刀和锤子,赖晓丹及其团队成员还是常常会被荆棘和倒刺划开好几道口子。而在南方出野外,为了防蛇,每当走进灌木丛,大家手里都需要拄一根长棍“打草惊蛇”,同时背包里备着口服蛇药,“万一被毒蛇咬到,可以救命。”虽然野外勘查比较艰苦,有时还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危险,但赖晓丹认为,“比起找矿获得新发现的成就感,这些都不算啥!”。

据悉,经过几个月的资料综合整理分析、野外地质调查、钻孔精细化编录、地球化学和高光谱遥感异常查证、成果数据库存建设等,赖晓丹团队的紫金山新一轮找矿项目工作推进顺利,已经有新发现,并聚焦一个重点研究区带,和初筛三个目标找矿靶区,未来可期。



 编辑:林淑兰  审核:刘星  总编:汪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