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新闻
紫金新闻
Zijin news
生机勃勃看“数字”
2009/01/01 16118

巨型运输车往来穿梭,挖掘机轰鸣作响,电话指令声此起彼伏,日处理8000吨的浮选厂磨浮车间主厂房钢架林立,错落有致,飘来阵阵油漆的芳香……,阳光照耀下的紫金山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数字对比所产生的悬殊是令人震撼的!它虽然枯燥,但传达的讯息清晰而明朗。

 

2008年,紫金山金铜矿每克金的成本是55.54元,国内矿山有的高达96元,国外的有的超过94元;它的露采、井下采矿成本指标均优于国内其它矿山,与国际黄金矿山比较也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

 

2003年到2008年9月,国内的价格指数从100上升到155,而金矿吨矿成本增长指数却从100降到83;

 

2003年到2007年,紫金山金铜矿的人均产能从14000吨逐步上升到18000吨,金矿的吨矿成本从31元下降到26元;

 

2008年,紫金山金矿的吨矿成本是约26元,新城金矿是268元,远远低于国内外其它黄金矿山……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紫金矿业是在生产黄金和其它基本金属的同时,又在生产“数字”:紫金山一期工程年处理矿石量达10万吨,总投资仅700万元,节约首期投资2200万元;1997年底的紫金山金铜矿千级揭顶大爆破节约了180天的剥离时间和1000多万元的剥离经费;独创的陡帮开采技术减少基建剥离量600多万立方米,节约费用6600万元;紫金山金铜矿“破碎+洗矿”的联合选矿工艺,处理每吨矿石的成本仅为3.0-3.5元……

 

紫金山金铜矿是紫金矿业的发源地和摇篮。以它为依托,紫金矿业迅速崛起!2007年和1992年相比,公司总资产增长76687倍、年均增长率为74.73%;销售收入增长2480倍、年均增长率98%;净利润增长250000倍、年均增长率191%。

 

2007年,对紫金矿业年轮的诠释应该是,它的轨迹在中国矿业史上烙上了一句话:中国成长最快的矿业公司、中国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中国控制金属矿产资源最多的企业。

 

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集团公司副总裁、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概括为一句话:“一靠管理,二靠技术进步。它们围着一个中心转,这个中心就是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本色不变!”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景河有一句话:“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办。”这句话很深入人心,并不是空话。

 

199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闽西地质大队工作的陈景河率领其他队员来到了紫金山。作为分队长的他主要负责紫金山的地质钻探和勘探,并兼任紫金山金矿的中试站副站长。

 

这个时候,上杭县矿产公司也派了6个人上了紫金山,开始筑堆场,建造贫液池和炭浸系统,对于上杭县矿产公司的将来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他们并没有太敏锐的直觉,眼下最要紧的是早点弄清楚,脚下的紫金山金矿到底埋有多少金子、品位高不高。

 

他们6个人是:蓝福生,任中试站站长;蓝茂仁,副站长,负责堆浸、吸附、供水供电;黄宜彬,负责搞化验;赖锦兴,负责地质;江山、黄唐负责采购和日常业务。中试站“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中试站要正常运转,少不了要几十万元的资金。矿产公司的经理黄毓咸开始考虑到向银行贷款。这个时期的矿产公司主要是采集一些铁矿、锰矿,然后拉到龙岩,通过龙岩火车站的火车皮,再卖到其它地方,靠此经营得来的利润来发放工资和维持公司的运转。

 

北京低品位堆浸技术中心看到中试站运转艰难,就先把吸附设备供给他们用,并说:“这套6万元左右的设备你们先用吧,等你们挣了钱就还给我。”

 

此时,紫金山中试站搞的是半工业化的实验,建起了2个堆场,一年可以处理3万吨的矿石量。因为中试站用电量大,结算电费又很不“利索”,所以才溪供电所不愿意直接拉条专线给中试站,他们只得从地质八队的专用线路中接了两条“分线”出来,一条拉到中试站的工业试验厂,一条接到880硐口。

 

当时,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蓝福生他们6人只能“借吃”在地质8队的招待所里。考虑到这不是长远之计,蓝福生他们就开始省吃俭用、东挪西借,终于建起了3幢以石棉网遮阳挡雨的泥土房,这样,住宿、办公、化验室、创库都有了!

 

房子盖好了两个月,还是不能搬进去住,因为拖欠别人的电费太久子,供电所就是不肯供电。

 

经过多方面的协调,终于通电了!为了感谢兄弟单位平日里的关照,蓝福生他们就在自己的新房里,举办了一个“厨房启用仪式”。叫李胜超去采购酒菜,自己掌勺,请了地质队、勘探队、供电所共三桌人,倒上“双沟大曲”略表谢意。蓝茂仁想起一切都来之不易,酸甜苦辣一齐涌上心头,百感交集,半碗酒半碗酒敬他们,不到半小时就喝醉了,摇摇摆摆摸到周围还散发着泥土清香的硬板床上,一倒头就睡着了。

 

房子解决了,用水还是很紧张。地质八队是从汀江取水,有自己的水塔,用水无忧。蓝福生他们是通过塑料水管从山涧中引水,效果肯定不理想。因为没钱建自己的水站,日子也只得这样过。黄唐比较会“走关系”,经常和地质8队的哥们“套近乎”,时不时地和他们喝两杯,很快就亲如兄弟了,自家的水池自然也就“碧波荡漾”了!那是因为兄弟单位经常从水塔里“转”水给他们用。

 

1992年底下了场大雪,高出地面30多厘米,水管冻裂了,蓝福生带领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循着水管的路线,用几乎冻僵的双手,把水管接上。可是到了第二天,又冻裂了。他们只好挑雪煮水,整整过了一个月。大雪把下山的道路也封了,只好让在山上做小工的老百姓肩挑手提的,从城里把油盐米菜提上来。后来,中试站有点收入了,才在五龙寺的山沟旁边建了一个水站。

 

中试站的两个堆场,是大家的宝贝。堆浸出金了,大家都很高兴,当时的金价是每克48元,由国家统一收购,他们用简单的工艺提炼出黄金,卖给国家,工资和补贴马上兑现。

 

“第一个堆场的品位是3克,第二个是堆2.3克。看到流出来的水是黄黄的,心里特别高兴。”回想当年,蓝茂仁依然津津乐道,“有一次,我两个月没理发了,下城理发完,回到山上,走到化验室,黄宜彬对我说:‘今天就你这个堆场的品位最高’。哈哈,很有成就感!”

 

作为矿产公司的经理,黄毓咸对员工的管理也是很严的,一次,黄唐去买电机,结果,因为一时疏忽,把电机的型号、功率、转速全搞错了。黄毓咸气得对他怒斥一顿:“给你800多块钱,你买了不适用的东西回来,你的脑袋瓜长在哪里去了?去换,去换!哎,又要多出一次车票钱了……”

 

矿山开发之初,由于经费十分短缺,创业者们就住在油毛毡工棚,矿山只有几部低价购买的二手车,建设项目自己设计和组织施工,出差吃方便面,不住宾馆住旅社,一分钱变成两分钱花……,艰苦创业的事例举不胜举,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艰苦朴素的传统一年一年秉承下来,融入到紫金山金铜矿的方方面面的管理,渗透到工作中的细枝末节,形成了强大的生产力和巨大的凝聚力。

 

现在的紫金山金铜矿,依然是为集团公司贡献利润的“第一大户”,但是,它的管理却更加抠紧了,这可以从招待费用中看出来。财务数字表明,紫金山金铜矿近两年的全年业务招待费仅为50万元。有些国有企业,产值、利润并不高,但每年的招待费上百万元是常有的事。紫金山金铜矿创造的产值和利润逐年高速增长,但一个“反常”的现象是招待费占产值比重却逐年下降,其中2003年为总产值的0.07%,2007年仅为0.04%。

 

集团公司副总裁、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陈家洪说:“节约是我们多年养成的本领,我们还可以在节约的问题上做大文章。金铜矿正在全面深入开展‘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的活动,这个活动将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中心工作。我们将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希望2009年能确保挖潜增效大于等于5000万元,力争一个亿。“

 

到今天,紫金山金铜矿已经从一个被诸多专家认为开发价值不大的低品位矿山,发展壮大成为:黄金可利用资源量最大、单位建设成本最低、单体矿山黄金产量最大、采选规模最大、入选品位最低、单位矿石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等多项全国第一的矿山,是中国矿山中的一颗耀眼的“星”!

 

紫金山金铜矿的贡献和影响远远超过了一系列数字的本身!更为重要的是,由它衍变而成的紫金模式现在正逐步成为中国矿业的宝贵财富。

 

相对地球而言,紫金山仅是个“弹丸之地”。但是,紫金山金铜矿的成功并没有局限在这个“弹丸之地”上。在对外发展的征程中,新疆阿舍勒铜矿、贵州水银洞金矿、珲春金铜矿的成功实践,也正是紫金模式的成功复制。

陈景河说:“紫金模式的最大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在资源条件并不理想条件下,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

 

“紫金山上展雄风,艰苦创业立奇功”。这是《紫金矿业之歌》最豪迈有力的一句歌词。艰苦创业是成就紫金的基石,科技创新是紫金腾飞的翅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