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指出——紫金研究的预氧化技术是开发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重大突破
11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矿床与地球化学科学家,83岁高龄的涂光炽老先生率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博士生导师李朝阳、高振敏和地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夏勇一行在贞丰水银洞金矿考察时对矿床的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确表示贵州紫金矿业运用预氧化技术开发难选冶原生金矿是一个重大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银洞金矿是贵州地矿局105队于1992年发现的难选冶在生金矿,1995年~1997年,105队曾与加拿大丹斯通矿业公司合作进行风险勘察。但因选冶技术及经济评价等原因致使该矿搁置下来,2001年,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以自身投资为主体,与贵州地矿局、贵州105队等5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组建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运用自己研制的高新技术——预氧化技术开发水银洞难选冶原生金矿。目前水银洞金矿建设已初具规模,日处理300吨原生矿的选冶工厂将于2003年上半年建成并投产。该矿地质储量的不断扩大和选冶试验的成功,展现着其深具潜力的发展前景。
涂老先生一行在公司领导的陪同下,对矿山建设情况、矿山地质找矿、近期发现揭露的灰家堡背斜轴部及岩矿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考察。在与公司董事长陈景河、总经理邓一明及县领导座谈时,涂老先生指出,贵州紫金矿业公司运用自行研究的预氧化新技术开发水银洞难选冶金矿,为贵州难选冶金矿的开发利用作出了典范,它必将对贵州难选冶金矿的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水银洞金矿床是“卡林”型矿床的定性是正确的,但该矿床有着品位高、宽缓背斜控制、蚀变强度不高等突出的特点,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贵阳地化所将与紫金公司合作,对水银洞金矿成矿机理、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为寻找同类型金矿提供新的思路,这对今后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上一条安徽紫金公司细菌预氧化试验取得突破
- 紫金矿业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