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阿舍勒铜矿寸草不生,最耐旱的植物都难以成活,当地人形容她是“兽过绕着走,鸟过不留痕”的蛮荒之地。
现在,荒滩上建立起了条条林带和块块草坪,犹如走进了美丽的公园。2009年阿舍勒铜矿被评为国家
哈巴河县矿产资源丰富,金、铜的储量全国有名,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从1989年开始,大小矿山东掘一锹、西挖一镐,没人愿意为环境保护“埋单”,结果矿区出现了大大小小上百个矿坑,最深的有
经过深刻的反思后,2000年,按照“环保先行”的招商思路,哈巴河县整合矿产资源,依法关停了数家存在安全隐患、没有长远规划和环保措施的小矿。同时制定“铁律”:凡来投资勘探开发的企业,都必须坚持“保护节约资源、发展绿色矿业”的方针,按照“低消耗、高产出”的要求,制定出科学的开发方案。
福建紫金矿业集团率先挑起了将阿舍勒铜矿建设成绿色矿山的重担。阿舍勒铜矿每天处理矿石4000吨,每年产生废矿渣近20万立方米,福建紫金矿业集团除了将废矿渣按规格粉碎成小块,对裸露的露天坑和废矿进行复垦和绿化外,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与再利用。
2005年,阿舍勒铜矿在尾矿坝修建了回水站,把安全处理过的工业废水再泵回矿区修建的高位水池,重新进入生产用水系统,并在尾矿坝建成初期就修建了防渗层以防废水污染地下水,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回水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
2008年,阿舍勒铜矿由启动了尾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计划用6亿元,建设一座百万吨的硫铁选矿厂和80万吨的制酸项目,进行硫的精选提纯。据悉,这两个项目和后续工程实施后,等于为哈巴河县新增几个阿舍勒铜矿。
阿舍勒铜矿现已成为喀纳斯旅游线路上的一个工业旅游景区。旅游旺季时,从喀纳斯旅游归来的游客经常专程到矿区参观,最多时一天接待游客达400余人。仅2005年至2006年,县城从事餐饮服务的个体户和人员就翻番增长。
哈巴河县欲把阿舍勒矿区建成绿色的园林公园、矿区大花园和全国一流的绿色矿山,使矿区成为以绿色为特色的工业旅游胜地。
【发展论坛】
哈巴河铜矿生态建设经验值得推广
新疆经济报 卉子
读了《阿舍勒铜矿惊变靓公园》这则消息之后,令人十分振奋。
矿山是对环境最优杀伤力的。但是阿舍勒铜矿却实现了工业废水的零排放,使得废水回收后再浇灌花草树木,把一片荒滩建设成哈巴河县的工业旅游景点,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说它创造了人间奇迹一点也不夸张。
我区环保部门在监督企业节能减排时,有些企业想尽办法陈述一大堆理由,总是强调客观困难,认为贯彻国家环保指标难度太大;有时环保部门费尽口舌也动摇不了企业偏颇的信念。孟子说过:“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些企业之所以强调客观,不是企业做不到,而是不愿做,不愿做的关键是因为企业只想到自身利益不去考虑他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些企业看来只是一个空洞的口号,他们不按照环保的要求去做,是为了减少投入,他们与阿舍勒铜矿的区别也在于此。
阿舍勒铜矿想到的是他人。因为破坏矿山环境就是破坏了哈巴河县人民的生存环境,不能只顾一己之利而伤众人之利,哈巴河县阿舍勒铜矿建设生态的经验有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考虑他人,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考虑他人,把他人利益放在首位,把为他人当做崇高的精神追求,一味地为己是一种非道德的表现。阿舍勒铜矿选择了前者抛弃了后者,他们在生态建设上同样存在着困难,同样要付出、要投入,但因为他们把人放在思想观念的核心,一切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阿舍勒铜矿治理污染的投入并不是无回报的投入,通过大规模的建设,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声誉,给企业培养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了享受政府政策性倾斜的机遇,这就是回报。回报难以用数字显示出来,但它却可以转化成企业的无形资本,形成企业强劲的发展动力。特别是阿舍勒铜矿的决策层,是有人情味的,是有远见卓识的。
阿舍勒铜矿石是哈巴河县引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果说在生态建设上仅仅依靠一个企业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不容易做到尽善尽美,企业还需要外力的支持。哈巴河县委县政府给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必要的资源,这也是一个企业生态建设上的另一条经验:不是一味地要求企业环保达标,而是根据进程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阿舍勒铜矿建设成国家
哈巴河县这样做,既为企业服务,又体现了通过企业生态建设实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这正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重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生态建设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哈巴河县的做法是符合“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其经验在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当中非常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邱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