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着几十亿的大项目,建设者的“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的紫金精神没有丢。总工程师陈汉春说:“紫金精神是紫金矿业的传家宝、好传统,丢些小钱没关系,但好传统可千万不能丢!”
项目涉及的生产设备多达1600多台套,它们有的可以由国内制造,有的必须漂洋过海“引进”,怎么样才能把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面对着如此巨大的设备采购任务,作为市场部经理的郑志明,现在面临的是他参加以来最大的挑战!
2009年,市场原材料价格相对低迷,他们迅速启动了设备、建筑材料的订货采购工作,有效减少了支出,降低了成本。截止
郑志明说:“我们现在大的工艺设备基本定完,电器、仪表类及通用小设备将开始实施。”
在这些设备中,单单进口设备就将近4个亿。
“和国外的公司谈判是很艰苦的”,郑志明说,“对于精矿喷嘴、闪速熔炼等国外的专有设备的谈判,我们都要来回几个回合。芬兰的一家公司,他们来了就住在古田山庄,谈判不满意后回去,之后又来谈,反反复复 4、5次,才得到满意的结果。最终,我们花了240万元,达成了360万的结果。”
国外的公司不辞万里来到中国闽西的小山沟“做生意”,赚的钱不多,为什么乐此不彼?郑志明说:“他们认为,紫金是国际上的知名企业,和紫金合作是一个大平台,很多内涵已经超过了做生意本身。和紫金谈定单,只要一单成功,他们就很高兴!他们可以在商业活动的进行推广:看,紫金都用了我们的产品。他们借助紫金来为自己做广告,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
每一个招标都在系统、组织中严格进行,监察审计监控整个过程。定标不是一个人说的算,最终由评标和定标委员会组成敲定。评标是由技术评委进行评标,如基建、技术部、专家,他们根据技术方面进行评价,选择两至三家重标候选单位。定标委员会由公司副总工以上高层人员组成,他们根据评标报告、商务价格,从质量、价格、业绩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看是否具备能力来承担合同,最终确定中标单位。
数目巨大、种类繁多的设备订购、采购触动了黄孝隆的“国际化”的神经,他把视野放远到全球。“我们虽然是在学习,但是更重要的是在边学习边总结。要把眼光放远些,以后就可以少缴学费,不要老是学习别人的所谓的‘先进经验’,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快。” 正因此,公司完成了《全球主要铜矿山》和《全球主要铜贸易商》资料的编辑和整理工作,初步建立了铜精矿客户档案,与3家主要铜精矿供货商进行了实质性的洽谈,启动了加入中国铜原料谈判小组的工作。
设计优化是最大的节约。2009年春节后,集团公司启动20万吨/年铜冶炼项目。包括总工程师陈汉春、高级工程师朱鹤令、教授级高工贺有恒等在内的专家组成员开始对南昌设计院的设计的工艺流程进行审定、审查。朱鹤令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责任把关,把技术前沿的关,把技术方案、设备选购的关。”为确保方案的质量关,公司把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大师蒋继穆也请来了。蒋继穆等专家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建议。
黄孝隆说:“在初设评审完成后,我们就要求把设计优化作为常规性的工作加以贯彻,明确要求副总工以上人员参加每项图纸的会审,保证每一个工艺流程在确定前都等到深入有效的论证。”公司先后向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出87条优化意见,吸纳后不仅简化了工艺流程,还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我们在基建的每一个细节上都要考虑到如何优化,” 基建部经理简锡明,“也就是说,优化应该在基建细节上得到体现。”
二次平基也是属于一种优化。优化体现:电解车间采用三角形的钢固架形式进行设计,节省了300多万。“在排水方面,本来是由北往南统一排水,后来改为分区域排水,对排水坡度、纵向坡度进行了调整,节省了许多土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