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紫金矿业在香港和上海联交所同步发布了《2009年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0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9%;总资产达2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黄金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矿产铜升至全国第二位,锌产量居第六位。
骄人的数据折射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企业基数“滚雪球”般不断变大,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的2009年格外抢眼,引起了各大媒体和投资机构广泛关注。
数据显示的只是表象,什么才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
今天,我们推出了《解读2009年报》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成本控制是最大亮点
“2009年我们最大的亮点,就是成本控制。”陈景河董事长这样指出。
正是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巩固了紫金领先的盈利能力。
成本控制是企业实现其盈利目标的根本途径,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目的。长期以来,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是紫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袖善舞的重要优势之一,公司不但是国内黄金行业中生产成本最低的生产商之一,也是世界同类企业生产成本最低的生产商之一。
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的“学金山、降成本”活动成为各单位成本控制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2008年12月,当金融海啸还未全面爆发,紫金矿业决策层就未雨绸缪、提前预警,在全集团范围内大力开展“学金山、降成本”活动,积极增加产能,严控可变管理费用和生产成本。
走进紫金矿业总部、厦门分部、紫金山以及各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降”标语和倡仪书。在总部,接待酒宴改成了工作餐或自助餐,打印机边上贴着“请尽量双面打印!打印前请仔细检查!”等提醒标语;在厦门,车队每天往返上杭,改为定期发班;
紫金山金铜矿开展“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进步要效益”,创造效益超过1亿元!他们严格控制项目建设规模与投入,实行投资包干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实现增效2000万;强化物流采购管理,实现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0%;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实现铜矿吨矿成本同比下降20%;,修旧利废,节约百万元新购资金;
集团建设部组织基建领域自查自纠、审核工程结算、修编建设投资计划,组织开展基建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二次谈判和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工作;
地勘院将集团年度勘查费用控制在1亿元以内,推进集团地勘工作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各类成本和费用得到明显降低;
珲春紫金从技术革新上做文章,将排矿漏斗的角度由原来的70度改变为45度,降低了碎石对皮带的损耗,使运输皮带托棍由原来的2个月更换一次延长至6个月更换一次,每年节约费用10万元以上;
青海德尔尼圆锥破碎机上下架间加溥铁片,降低钢球单耗,年节约费用500万元;内蒙古巴彦尔通过技术革新节能降耗正如火如荼开展……
正是这些不胜枚举的事例,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折射出紫金矿业 “学金山、降成本”的决心。
正是这股决心,让“学降”活动不浮于口号,而是真抓实干,把决心变成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
凝心聚力,共克时艰。“危难之下显身手”。正如陈景河董事长在2010年新年致辞的第一段中写道“2009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学金山、降成本’活动中,通过增加产能,严控可变成本和生产成本,公司经营业绩显著增长。这一成果离不开广大员工危机面前患难与共,团结奋斗的团队精神,令行禁止的强大执行力……”。
“人心齐,泰山移”,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公司各单位在基建、销售、管理等方面制定了有力的降成本措施,集团公司在最困难的2009年,取得了历史上最好成绩。
真刀真枪,实实在在,执行力特别强的紫金团队在“学金山,降成本”活动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集团可控管理费同比上年下降23.3%,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忧患意识、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显著加强,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集团公司在产能大幅提高的同时,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得到较好控制,主要体现在矿山成本降低、资源利用率提高及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回收率。
与同行业相比,因公司依托技术优势,加大采选规模以及规模化生产摊薄成本,公司的成本优势尤为突出,在同等市场背景下,抗风险能力及盈利能力一花独放。报告显示,2009年,公司矿产金锭、矿产金精矿、矿产阴极铜、铜精矿、锌精矿的销售成本仅为59 元/克、88 元/克、14722元/吨、9092 元/吨、2570 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2.7%、6.0%、4.4%和12.7%。其中矿产金综合成本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以上。重要产品盈利能力出色,矿产金锭、矿产金精矿、矿产阴极铜和锌精矿的毛利率分别高达71.9%、53.2%、58.7%和60.8%。
2009年,紫金矿业最大亮点——成本控制由此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