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阳光的守望者——吉林珲春紫金改制启示录(之三)
新阳光的守望者 ——吉林珲春紫金改制启示录(之三) ●《中国黄金报》记者 李超
春夏之交。我与福建某地方电视台一路同行,首次来到吉林紫金珲春金铜公司采访后,其中一名策划人毅然决定要以“长白山下,图们江畔”作为他们这部专题片的“背景”,尽管此地与长白山南辕北辙,距此矿尚远,大约200公里左右。他认为不如此,不足以凸现象征意义,或标志性提示,而不用矿山所在的森林山、香房河,理由很简单,鲜为人知。但也就是在几年前,福建紫金蜇伏在闽西的大山中,又能有几人识呢? 本人就曾闹过这样的笑话。第一次到紫金时,第一反映竟是虎踞龙蟠的钟山,谁曾想,几易寒暑后紫金声名大躁,扬名业内。自然人们的目光也从当初的茫然,到“居高临下”的藐视,到平视最后到仰视。即使是几年前,大爆破把紫金山峰巅来了个大掀盖儿,海拔陡然降到1050米,但并不妨碍人们的仰视。巨变毕竟发生了,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发生了。在紫金人的脚下,在人们的目光中发生了。于是就设想,总有一天森林山也会与紫金山相通比肩。这种预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通过对这家矿山超常规的深入采访后,来自于了解到紫金施治珲春金铜的“起死回生术”之后(其中意义远不能以一句起死回生而蔽之)来自解惑4000吨选矿能力的“大马拉小车”之谜后;来自感受到紫金经营法一以贯之的人文情怀并造就了珲春金铜的前所未有的和谐后;来自紫金精神成功纠正了老国企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陈旧观念,并消化吸收了充满活力的紫金精神后。我相信,完全可以毫不怀疑我的直觉和预想了。成大事者必成大势,大势已成,宛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想拦都拦不住。 2000年,中国二十一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率先挥洒在森林山巅,那时小西南岔正踯躅在三岔路口。初生的太阳虽金光万道,但老企业并没有“沾光” ,衰败、萧瑟的感觉更没有使珲春金铜人感到温暖。但又有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珲春紫金铜能被冠以“黄金曙光”之名,难道真是历史的巧合吗?抑或其他什么?其实是与否已并不重要,重要的小西南岔现在确已是曙光初现。
曙光在前,只不过,山还是那座山。 2001年,中国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率先挥洒在森林山巅,那时小西南岔正踯躅在三岔路口,但又有谁能想到,短短几年后,珲春紫金能被冠以“曙光”之名,难道真是历史的巧合吗? 我们来听听下面的声音—— 李明忠 选矿厂破碎车间主任: 1990年到矿,就盼着企业兴旺发达,也经历过万两产量的时候,也经历过日处理300吨到500吨到850吨的时候,但最好的效益也就是五六百块钱,那时就觉得不错了,现在工资翻了一倍还多,4000吨选厂投产,工资还有可能提高。咱工人有啥,能有活干,、钱挣。企业改制后又有奔头了,咱能惜力吗? 金吉成 朝鲜族 机电高级工程师: 老企业衰败时,我天天喝闷酒,天天喝得迷迷糊糊的。要不是改制,我这32年工龄的老员工早就下岗了。现在企业活了,心气儿顺了,干起活来像个小伙子,加班晚了任务完成了,下班还和老伴跳上一段“延吉人民庆丰收”,就盼着4000吨选厂早一天投产,小西南岔早一天“丰收”。 马慧平 公司选矿厂厂长 工会副主席: 多年习惯了呆国企、吃大锅饭,觉得国企没风险。
改制时,真觉得有些不适应,但着实教育了我。国企是早改制早求生,早改制早脱贫,不改制只能坐吃山空,只能守着31吨金属量(低品位矿石金属量)望石兴叹。现在紫金把平台搭起来了,有才华、有能耐,你就可劲施展吧! 季静 公司办公室文秘: 公司不任人为亲,而任人为贤,能够充分发挥用人以长。我是学大学文秘的。多少年不能发挥作用,新公司聘用了我,我会特别珍惜这次机会,把工作搞好。企业有希望了,我也有了新的政治追求,今年5月1日我郑重地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李清 生产技术处处长: 在企业衰败和紫金进来这段时间,我采取的观望态度,可以说是两进两出吧,最后紫金选择了我,我也认准紫金了,这不是简单的双方认可的问题,而是紫金对知识分子实现人生价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是我们对于紫金未来前景、发展潜力从认识到认可到心悦诚服的问题。
袁青峰 选矿厂破碎车间班长: 我是80年代到矿山,企业停产时,心真的彻底凉了,在家呆了三个月,有技术无用武之地,一个大男人没办法养家糊口,甭提滋味有多难受了。改制后,又重新走上工作岗位,钱比以前拿得还多,看来观念不改不成,企业不改制企业和员工都没有活路,要不怎么说,选矿先选人,干活先换脑呢。 陈淑英 原企业职工现矿区娱乐厅老板: 紫金不来,企业没有今天,小西南的昨天和今天一比,感到很震撼,只有企业有活干,工人有饭吃,谁愿意抛家舍业跑外面挣饭吃,企业活了,买卖也一天天好起来,我从心底拥护联营,联营后从方方面面看,都是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楚广勤 博士: 紫金改制的感受除了认同感外,就是一种归属感,这是最重要的,紫金站得高看得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紫金珲春的兴起,是投资于未来,而非现在,更非过去。他们敏锐地抓住人们的认为是鸡肋的企业,而把看成是新兴产业,并把这种深刻???为实际行动,足以证明紫金矿业不仅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制等方面确实走在行业的前面了。 陈国华 博士: 紫金理念拓展了知识分子的施展空间他给我们提供的平台不是2.7平方公里而是207平方公里,多大的舞台啊。紫金的科研项目负责制重资制有助于重塑知识分子的性格,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做为个体的人,使我们更省的是束缚,更多的是独立,这是老国企很少或从未有过的。什么时候,行政命令干预科研,权力干预科研的弊端没有了或很少了,企业就有希望了,紫金正向这方面走,很有希望。
吉林省延边州副州长 王晓东: 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4000吨扩建项目,是州委、州政府确定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的重点工作之后,在实施招商引资工作中结出的又一硕果。这一项目的建成,不仅给我州经济增添了一份力量,也标志着我州利用资源招商引资、搞活国企、发展经济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可以说,它是区域合作、优势互补的典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范。延边地处边疆,经济总量小、实力差,要增强实力,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总量扩张,必须要上项目。而要上项目,我们虽然有后发优势,但缺少资金、技术等关键要素,这就必须借助经济发达地区、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的力量,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经营管理的新理念来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成福、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林钦权: 紫金与珲春金铜矿业公司合作的成功,项目建设的顺利,利益于政府提供了优惠政策。为使紫金能前来合作投资,州里曾两次专题研究给予政策支持。州、市各有关部门,也在珲春紫金项目建设中给予了帮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为了延边的经济振兴,这是我们今后应继续努力去做要做得更好的。 目前,紫金矿业担心的不是原珲春金铜矿职工的就业问题,而是第三阶段投资完成后还得在当地另外招收一些职工。作为一个老国有矿山,珲春金铜矿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它的技术工人队伍。紫金矿业在发展过程中总感觉人才不足,尤其是技术工人方面——由于福建在近一二十年才开始真正走向工业化,没有东北老基地那种产业工人队伍的积淀,紫金矿业非常缺好的技术工人,珲春金铜矿为紫金矿业提供了这支非常急需的队伍。目前,紫金矿业已经计划在适当时候将珲春金铜矿的技术工人派向紫金矿业全国各地的投资项目,去做基层管理和技术工作。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达: 紫金矿业投资珲春金铜矿的成功,还倚赖于一件事,那就是当地政府的支持——这一点在改造东北老基地过程中尤其重要。由于改造珲春金铜矿对一些人的利益有所冲击,也由于职工对政府的长期依赖性,职工初期有一种明显的抵制“南方资本家”的态度,紫金矿业在进入珲春金铜矿的前三个月是遇到很大的障碍的,甚至是在过年时,紫金矿业鉴于职工生活困难给职工发放的过年补助都被退回来。在这一局面的改变中,新一届的延边州政府和珲春市政府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现在各地投资中,有一个“国情”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权力”部门或“企业”的“寻租”现象——不同的是,延边州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整治投资环境放在了招商首位,一旦发现类似的“寻租”现象就坚决纠正,并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这对珲春紫金的运营成功提供了重要的保障。